在全国红树林面积最大的省份广东,一场场自然教育活动正如火如荼地开展。全省保护红树林巡展、粤港澳青少年进森林红树林专题活动、红树林自然教育进校园等丰富多彩的形式,为公众打开了一扇了解红树林生态奥秘的大门。《南方》杂志记者从广东省林业局获悉,近年来,广东已建成15处红树林类自然教育基地,每年依托粤港澳自然教育季等节点开展近800场自然教育活动。如今,由1.14万公顷红树林构筑的“海岸卫士”,正逐渐转变为可触摸、可感知的生态课堂。
参观福田红树林生态公园展馆
广东珠海淇澳—担杆岛省级自然保护区,是国内最大的人工修复红树林所在地。这里鹭影翩跹、蟛蜞横行,半透明的海水轻抚着葱郁的红树群。该保护区深度挖掘红树林生态价值,通过打造特色基础设施、创新管理机制、培养社区人才,将原本产业单一的渔村,建设成了集生态保护、景观展示、科研博览、自然教育、科技推广于一体的综合性教育场所。
广东珠海淇澳—担杆岛省级自然保护区
在绿美广东生态建设的引领下,广东积极构建沿海自然教育湿地特色带,依托沿海红树林资源打造特色自然教育场所。截至目前,全省已建成15处红树林类自然教育基地、近40间自然教育场馆、30余条自然教育径,惠及近百所社区及学校,每年带动超194万访客走进红树林,探寻生态奥秘。值得一提的是,15处红树林类自然教育基地分布广泛,珠三角中心城区及沿海地区均有覆盖;粤西地区与中小学联动,将红树林知识融入日常教学;珠三角与港澳携手,构筑湾区同心“红”;粤东围绕“红树林+观鸟”开展自然教育活动,让“海岸卫士”成为全民参与的户外课堂,为红树林保育注入了新动力。
在红树林里开展自然教育活动
广东内伶仃—福田国家级自然保护区以“红树讲堂”为平台,通过红树童诗创作、自然剧本杀、夜观红树林等一系列活动,为深圳中小学生揭开红树林生态系统的神秘面纱。在此基础上,保护区编著发行了约10万册《云水童诗》,将红树林保护的重要意义与诗意之美传递到千家万户。
这些实践是广东积极开发红树林生态文化的生动体现。据统计,全省15处红树林类自然教育基地累计开发特色自然教育课程70余门,出版相关图书20余本,自主研发教材、文创、图鉴等宣传产品50余项。每年,全省各地红树林类自然保护地依托广东省森林文化周、粤港澳自然教育季等节点开展800余场自然教育活动。特别是今年以来,广东持续开展红树林专题活动,先后举办多场粤港澳青少年进森林红树林专题活动及“红林绿屏山海同泽”主题全省保护红树林巡展活动,足迹遍布近30个省级以上红树林重要湿地、湿地公园以及红树林自然保护区,推动红树林保护与自然教育相互促进,让公众在互动体验中增强红树林保护意识。
“像爱护眼睛一样守护好红树林”是广东作为全国红树林大省的使命担当。未来,广东将持续完善红树林保护和自然教育相关机制,推动自然教育与红树林深度融合,联动各红树林类自然保护地广泛开展自然教育活动,进一步营造全社会关注、保护红树林的良好氛围。
《南方》杂志全媒体记者、南方+记者丨许俊仟
【通讯员】林荫
【本文责编】蒋玉
【频道编辑】李卓华 林琳
【文字校对】华成民
【值班主编】刘树强 刘龙飞
【文章来源】南方杂志党建频道
北京网上炒股配资网提示:文章来自网络,不代表本站观点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