凡是不运动爱出汗的人,多温热,也有内寒格热。
为什么这样说?
夏天本来人体是中寒外热,汗多伤心肾
内经讲人体的阳气随四季而变化,有两个特征点,
冬天是阳气内蓄,里热外寒,所以要吃腊八粥以补肾精,经曰“精不足者,以味补之”,白虎汤之粳米,黄连阿胶汤之阿胶,鸡子黄,桂枝汤之糜粥,治脏燥之麦仁汤,当归生姜羊肉汤之羊肉等均是“以味补之”的典范,后世发展为血肉有情之品最补而不伤人,所以正宗糊辣汤要熬牛骨羊骨,一来味鲜美二来“以髓补髓”,当然现代医学已证明这种方法弊病“血脂稠,痛风”跟它密切相关。这里主要说明“冬天阳气内蓄易耗阴精”。依据“阳在外阴之使也,阴在内阳之守也,阴阳互济,壮火食气,少火生气”,实质为“阴阳一体”,如打火机“气体与火焰”。
内经中人体分为“皮,肉,脉,筋,骨”,人体的阳气在夏天在体表,内寒,脉长大。这是正常,在冬天阳气在体内,外寒,脉沉弱。这是正常。这里点明补全“阳气”冬夏两极端气温下人体的“特征点”,这是原理,中医之根,病理之根。
若夏天脉沉弱是病,冬天脉长大是病。阴阳相反,不应天地二气。四季之脉有根有力是为有胃气,脉来有神,所谓“有根有力”,仲师在“辨脉篇”讲,寸口脉,按三分力以候“皮肤经络之气”,按六分以候“六腑之气”,按之沉筋骨为九分,以候“五脏之气”,即“浮,中,沉”,以“六腑之气”为根,“六腑像天,泄而不藏”,六腑之气代表人体吸纳的天气,天气以降为主。后人把这叫“胃气”,若沉之筋骨,还能感到长细脉,跳之有力,代表阴精蓄阳之功能正常,这叫“有根”,精不亏命门之火不衰。
这节主要从脉象之有神有根说明人体的“阳气”流转。
以上是从四季角度的冬夏来说明“阳气”在人体内外之别,及在内耗精之害。
古人讲天地人同结构,四季与日夜同结构,平旦谓之春,日午谓之夏,日晡(暮)谓之秋,夜半谓之冬,所以号脉在早上起床未运动未吃饭最准。
想说什么呢?
《伤寒论》曰“日晡潮热”是阳明病的核心特征。
日晡为暮,天地如同唱完戏挂上了暮布。这时是人体阳气入阴之时,最高点“阴平阳秘”,如同富人趁夜黑把钱藏进家中地窖里。若地窖下有火山气溢出,钱就化没了。“日晡潮热”就是阳气入阴,但体内“津与液不足“,剩下的津与液就被内火蒸发为汗或无汗感觉体热,过一段时间消失。“盗汗”是人睡着阳气入骨入髓出汗,醒来汗无。
“日脯潮热与盗汗”就成了中医判断病人是内热与内寒,阴虚与阳虚的重要核心方法。
宋本《伤寒论》曰“病人身大寒,反不欲近衣者,是寒在皮肤,热在骨髓也,病人身大热,反欲近衣者,是热在皮肤,寒在骨髓也”。
这句话许多经方大家认为是“伤寒”与“杂病”的大纲,理由如我上述所述。
胆募日月,“睁眼阳气出皮肤,睡着阳气入骨髓”
睁眼闭眼就是人体的“日月节奏”。
所以“少阳之为病,口苦,咽干,目眩”,
口为食物的城关,
咽为内气的城关,关中农村人说人老了,心思未完,叫放不下心,咽不了气,人去逝了,叫咽气了,在外受欺辱了,叫“咽不下这口气”,咽代表的是“心气,意志”。
目为日夜的城关,睁眼醒来应白天,闭眼入睡应黑夜。
口,咽,目如门轴一样开合,代表枢杻。
所以“易佑堂”认为人体“募穴”有“推陈出新”的功能,埋葬人体产生的代谢废物与垃圾,尤是是胆募日月穴,管人体左升右降之气。
回到正题
这是我给去一动就汗流满面的人多内热的根据,四肢者,诸阳之本,四肢一动,人体人为补充阳气,腿为月,退,艮为山,腿动肉退,运动减肥,就是补充阳气,汗流满面。
“口面合谷收”“溪谷属肾”,合谷穴主治面部疾病,汗流满面,要么大便干燥,大肠津液不足,头有寒湿,如小柴胡汤病机“上焦得开,津液得下,胃气因和,身濈然汗出而解”,濈然是战汗,发抖后出汗。这里是说没喝小柴胡汤,胸为上焦,胸中津液不降,头中有湿,一动就”汗流满面”。
内经曰“手之三阳,从手走头,足之三阳,从足走脚”,头为诸阳之会,干活运动有汗正常,汗水摔八瓣挣来的钱,代表辛苦,辛为天干,辛为膀胱,苦为火,入心,膀胱主筋所生病者,囟项眦腰屁腘腨,病若动时痛皆彻,膀胱经受寒,囟门,项,眼角,腰,屁股,腿窝,小腿肉都会痛。但是正常干活,这些肌肉运动,会增加阳气,出汗。心与膀胱经共振出汗为正常。与一动就出汗不同,汗流满面是“汗如浴水”,这是病,阳气外越,阴精放风筝(阳气),线断了。“阳在外阴之使也”,这个使者,功高震主,反噬。
内经曰“溪谷属肾”,凡是穴位名带“溪,谷”字的,它的穴位气来自肾,同时针灸这些穴,可调肾气补肾气。但膀胱与肾互表里,汗多了,小便少,精气亏,过汗伤肾,为何内经强调“醉以入房,汗出浴水”而得“阴阳易”病,精伤,汗出伤血,阴阳两伤,阴阳易位,而精神愰惚,是为“阴阳易”病。所以健身教练短命,与其说是吃类固醇让心肌增厚而死,不如说他追求过度的肌肉线条,伤了肾精,阴阳分离。再如新闻上说老师体罚学生,让做一百个深蹲,结果横纹肌溶解,引发肾衰竭。过度追求肌肉美过程中肯定汗流不少,这些都说明,出汗不仅是排毒,过汗伤心伤肾。
古人讲“夺汗者无血,夺血者无汗,利小便就是通阳,利小便就是发汗”《伤寒论》也说“伤寒若不了了,衄者愈”,对,伤寒病好不彻底,流了鼻血就好了,如同高烧在少商穴放血。
以上是第一条原因,余下下回分解
②凡是出汗的毛孔中必有寒,寒性收敛,但汗孔不运动就汗出,如“吃饭流汗,命减一半”,这是病
③中医常说风为阳邪,那么桂枝汤治的“自汗出”,仲师说“桂枝本为解肌”,若肌中无寒,桂枝性辛温,它难道解的是“热燥”?风本是寒热交互而形成,风中本带寒,“不怕黄风一大片,单怕贼风一条线”,一线之风飚悍,伤人最深,所以居家睡觉不可安床于窗口下。
④暑天不出汗的人多气血两亏,瘦人居多
小子不才,班门弄斧了,敬请各位粉丝,老师们斧正,赐教🙏🏽🙏🏽🙏🏽🙏🏽🙏🏽🙏🏽
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,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,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,请点击举报。北京网上炒股配资网提示:文章来自网络,不代表本站观点。